从上大学实习,到广州正式就业,再到转站南京,咱算是基本上没有进过比较大的软件企业,当然也就没多少机会接受很正规的软件培训或者教育。有句话说得好,上帝在关上一扇门时,同时也会打开另一扇门。中小企业有中小企业的好处,就是咱能接触到软件开发的每个流程,大部分功能业务块开发。我也就是在这样的磨练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先是要感谢一下给我走入DotNet世界的张经理(私下里称张哥),没有他我估计也不会从事DotNet开发,估计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咱最初就是跟张哥学Java,后来马上要入门了,却让我们转DotNet,当初是多么地不愿意啊,后来感觉DotNet也蛮好玩的)。后来张哥又经常安排部门内部培训,教我们设计模式等技术,还安排我去研究前沿技术(我也就是在研究前沿技术时感悟到了许多东西,也就是在那时对开发控件感兴趣,做了第一个控件:分页控件,这为我以后的控件专门开发和系统架构打下了基础)。
最初教我入门的何宽同事,同时他也是我的师哥。我最初开始学习DotNet就是他负责教我的,我的技术原始积累大部分都是从他这里学到的。后来我们就坐一排工作,基本上无所不谈,他就是我在武汉天马交流最多,感情最深的同事和朋友了。包括后面离开武汉之后,都一直在联系,也都在谈着自己的小理想,创业的小计划,等等。自己打心里比较佩服宽哥,他做生意意识比较强,从当时主张经营淘宝,到现在嫂子都以此为主业了,不得不让人好生羡慕,加嫉妒,呵呵。去年有次在南京碰面的机会,不巧有事给错过了,回头得再找个机会好好续续旧。
毕业后因个人发展考虑,最终没留在武汉,而是去了广州。在那里,我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控件开发上的特长,算是在控件开发和系统架构上迈出了自己的一大步。而我的分页控件,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把它完善起来的,也算是真正成了一个作品了吧。在这里也是非常感谢廖主管给了我足够的发展空间,包括后来在他的指引下,我对控件开发有了新的灵感和设计,从而开发出了功能更为强大的控件,我想在我们当时的项目中也算是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吧(从当时频频有同事向我反馈控件的问题,但往往调试完后发现不是控件的问题就能想到了,嘿嘿)。同时我在那里也进一步提高了一下系统架构方面的能力。当时还有了一个新的设计框架:动态信息管理平台(我管它叫DIM),结果刚实施一个月,我就迫于老婆(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压力,回南京了。
在南京我就彻底开始了一段新的生活,不再从事自己擅长的Web系统方向,而是转向桌面设备应用方面,与硬件的接触更多了一些。一到公司,我的任务就是搞定从来没搞过的IC卡识别、热敏打印和终端识别,那时也没有过来人辅导,完全是我一人从零开始研究。我想我最终也算是不负众望吧,两个多月后,我把终端应用的框架建立起来了,而且建立起自己一套打印控制体系。后面我不断升级展示效果和识别系统,将它们各自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这次磨练,我明白了自己的长处(具体点应该是说在IT行业):敢于挑战,并善于寻找解决方案。
随后我在空闲时间就考虑起自己的事业问题,就又想到了DIM平台,于是我又重新将它拾起,准备一个人将其设计和开发完毕,但发现它真是的太复杂了,一个人开发起来有点难度,尤其是时间上,当时已经在工作了,就没有那么多精力了,每天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不够开发这套平台(当时都定了计划,也给平台定了方向,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最后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中,不得不选择了放弃(曾经是多次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着DIM平台和事业发展的冲突,也在这两个方向选择了多次)。在我最后放弃不久,微软出了自己的CRM平台,基本思想跟我的DIM大同小异,而距离我提出DIM平台的思想起,已经有近两年时间(要是我有一个够强的团队,早就把DIM给搞起来了呢,没准,呵呵),是不是有点可惜呢。值得一提的是,我对于控件开发的技术,在DIM平台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目前不再过多涉及到Web项目,此方面的控件开发也就没再深入研究了)。
之后我继续研究终端行业,并将它升级到了平台的角度。平台也采用了新的架构,和新的打印控制模式及新的IC卡识别模式,平台又引入了界面引擎的设计思想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界面的不同要求,配以模板及皮肤思想,优化了视频播放、版本生成下发、终端监控等功能。现在在着手升级到2.2平台,以加强安全性和为更高级业务做准备。同时3.0的架构方向已经基本确定,界时希望能为更多客户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目前也就总结了这么多吧,最后提一下咱最近的阶段性目标:自己努力再努力,做行业的领跑者。(PS:上一个阶段性目标是一辆POLO,最终买的是FOCUS,目前是我在2011年最重要的事件)
2条评论
是金子在哪都发光,o(∩_∩)o 哈哈PS:好马配好鞍!
呵呵,赵哥,我真是很羡慕做技术并且能把技术做的很好的人啊,你很厉害!